紫堇Violet

紫堇Violet的笔记

来自第二章 点阵格式图像(0)

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1.点阵为将每个图像分成若干个点,每个点用一个颜色来进行记录,这种记录方式的缺点是不利于放大,会出现马赛克现象;2.缩小后再放大的图像不如原先图像精细的原因是很多的细节都已经丢失,放大后的很多点都是被旭牛出来的,所以质量会下降;3.尽可能选择质量高的素材,也就是尺寸大像素高的图像。难点:1. 相同分辨率下,像素越多,图片尺寸越大;2. 相同图片尺寸下,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3. 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像素越高,尺寸越小,照片越清晰。

来自第七章 色阶(0)

L39:1.色阶可以和曲线表现形式不同,实际同一种调节工具,曲线的灵活性更强;2.输入色阶,将最黑/最亮的地方向右/左移动,图像变暗/亮,暗调/高光的合并;3.通过直方图信息可查看色阶调整的变化;4.通过输出色阶可以限制整个图像亮度的变化范围,未作调整时,范围为(0~255)。

来自第四章 论选区的不透明度(0)

L20:1.在PS图像中所看到的流动框可能并不是包含了真正选区的全部范围,对于已经出现选框的部位而言,选区所表示的不透明度也可能是不同的;2. 选区选择的程度越大,则无论是亮度或对比度,在选择程度大的选区内表现得越明显;选区的选择程度可理解为选区的不透明度;3. PS选区边缘表示选区的范围,但对于选择程度低于50%(K值>50%)的选区,则选择的边缘将看不见,流动边框不显示不代表这部分的区域被丢弃,填充后区域会出现,因它依旧是属于选区的;4. “羽化”是利用选区的不透明度的变化产生的,表现了完全选择到不完全选择的过渡。在进行选区时最后不要用羽化命令,使用时不要设置太大的数值。

来自第二章 图像格式的选择(0)

1.矢量格式图像的缺点是在记录数码图片时,记录的速度和信息量非常庞大;2. 矢量格式图像适用于绘制和创建标志、徽章设计等;3. 点阵格式图像的缺点是不适用于记录色彩颜色较为丰富的图像;4. 要保护好图像的源文件。

来自第三章 新建图像(0)

L13:1.新建快捷方式“CTRL+N”;2.新建中可以预设和存储自定的尺寸;3.新建应考虑用途,如用于显示器显示,使用“像素”为单位,颜色模式选择RGB;如果用于印刷,则使用传统的长度为单位,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以上,颜色模模式选择CMYK;4.An纸张规格的来历。

来自第四章 消除锯齿和羽化(0)

L18:1. 消除锯齿选项的开启与关闭效果不同,开启消除锯齿选区图像边缘有颜色的过渡;2. 消除锯齿必须在创建选区之前开启或关闭才有效;3. 矩形、单行和单列选区工具无消除锯齿选项;4. 羽化能把选区边缘变得柔软和光滑,边缘内外均有一定范围内的淡化;5. 通常不要选择选区工具自带的羽化功能,正确的做法是先选区,然后右键点击选择羽化进行值的设置,这种方法能够便于羽化数值的修改,避免了重复选区;6. 画笔和铅笔工具的不同,发现铅笔工具绘制效果与画笔效果不同,不带消除锯齿功能。

来自第四章 建立规则选区(0)

L16:1.选区的限制作用,当对图像进行选区之后,几乎所有的操作针对的都是选区的部分;2.选区的移动,信息调板可知选区的大小;3.快捷方式:shift(区域的添加)、alt(区域的减去)、shift+alt(区域的交叉);在鼠标开始绘制时候可以松开这三个键;4.正圆的绘制:绘制时按下shift,当绘制结束先松开鼠标,再松开shift;alt为从中心开始绘制;5.快捷方式的应用:两个圆的绘制、同心圆的绘制(标尺的使用);6.选择样式,改变选区的长宽比。

来自第三章 画笔工具的使用(0)

L14:画笔直径、硬度、不透明度、流量的区别和设置1.画笔硬度的设置效果,硬度不同会导致笔刷边缘有软化和虚化的效果,直径不变;2.不透明度与流量的区别:不透明度一笔绘制无重叠,流量一笔绘制即有叠加效果;3.画笔喷枪模式下,按住不放,会产生颜色叠加的效果,绘制时停留有较为明显的叠加;4.历史记录调板记录了所有的操作步骤,可通过选择步骤来进行撤销操作;5.快捷方式:”ctrl+alt+z“依次撤销到前一步、”ctrl+shift+z“撤销到下一步、”ctrl+delete“背景色填充、”shift+鼠标移动“,选择起点和终点,可以绘制任意方向的直线。

来自第八章 特殊的蒙版抠图(0)

L57:1.通道和选区可以互为转换,利用通道可以创建常规方法很难完成的选区(例如:水流、发丝等);2.利用通道进行抠图的关键在于复制合适的通道并对其修改,曲线工具对通道进行对比度的调整;3.直接通过选区创建抠图蒙版;4.抠图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选区的完美程度,而通过在蒙版中修改屏蔽区域能达到较好的抠图效果;5.图像合成的两个基本手段:使用蒙版和更改图层混合模式。

来自第七章 使用色彩调整图层(0)

L49:1.尽量保留最大的可编辑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保留图层中的原始图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工具都对图层中的像素有破坏作用。色彩调整类的命令也是如此。使用色彩调整图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2.色彩调整图层既有色彩调整的效果,又不会破坏原始图像。并且多个色彩调整层可以综合产生调整效果,彼此间又可以独立修改;3.色彩调整图层具有层次关系,作用范围为位于调整图层之下的所有图层;4.专属调整层(创建剪贴蒙版)能变为某一图层的“私用调整层”,与选区工具调整后的图层本质是不同的。

来自第三章 界面概览(0)

1.Photoshop主要有 菜单栏、公共栏、工具栏、调板、停靠区;2.可以自己储存和新建工作区,保存自己想要的窗口,也可以恢复默认的窗口;3.熟练应用快捷方式,常见快捷键:F(窗口模式的切换)、TAB(隐藏或显示模板)。

来自第五章 图层链接(0)

L25:1. 需要经常一起移动或选择的图层,可以设置为图层链接;2. 每一个图层只能存在于一个图层链接中;3. 图层链接功能并不是一个常用的功能。

来自第七章 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自动颜色(0)

L45:1.自动色阶:将红、绿、蓝3个通道的色阶分别分布扩展至全色阶范围。这种操作可以增加色彩对比度,但可能会引起图像偏色,等同于曲线中增强每通道的对比度;2.自动对比度:将红、绿、蓝按照相同比例进行色阶扩展,不会产生偏色,等同于曲线中增强单色对比度;3.自动颜色:除了增加颜色对比度外,还将一部分高光和暗调区域进行亮度合并,把处在128级亮度的颜色纠正为128级灰色,等同于曲线中查找深色与浅色。

来自第五章 图层对齐(0)

L26:1.显示变换控件可进行缩放,按住shift进行等比缩放;2.图层链接后,选择了单个图层,则以此图层为基准层;3.图层对齐(顶对齐、底对齐、中心对齐);4.图层参考线的使用(视图—显示—显示智能参考线,视图—对齐到—参考线)。

来自第九章 仿制图章,图案图章(0)

L59:1.仿制图章工具的作用是复印机、搬运工,可以将图像中一个地方的像素原样搬到另外一个地方;2.定义采样点的方法是按住ALT在图像某一处单击;3.仿制图章工具可以被用来修补图像中的破损之处,应该选择合适的笔刷硬度和大小;4.仿制图章工具有一个对齐的选项,默认是开启,作用是在多次绘制中,保持取样点与绘制起始点同步位移。5.图案图章工具没有采样点的选择,选定了一个图案之后,在图像中按下鼠标并拖动就可以将所选图案绘制到图层中。如果所绘制的区域大于图案的尺寸,则在超过的部分中图案将重复出现。

来自第五章 合并图层(0)

L27:1. 合并时,图层应处于显示状态;2. 图层向下合并、合并多个图层、合并可见图层、拼合图像(变成一个背景图层);3. 合并图层可能会引起图层层次的改变,可能会产生遮挡现象;4. 不建议经常合并图层,分层保存比较合理。

来自第九章 修复,修补,污点修复画笔,颜色替换,红眼移除工具(0)

L60:1.修复画笔工具比图章工具有更好的融合效果;2.修补工具的操作是基于区域的,因此要先那样定义好一个区域(与选区类似),区分源、目标和透明的作用;3.污点修复画笔不需要定义采样点,在想要消除的地方涂抹就可以,但是不适合在较大面积中使用;4.颜色替换工具的作用与【图像>调整>替换颜色】类似,在图像中涂抹时,起笔(第一个点击的)像素颜色将作为基准色,选项中的取样、限制和容差都是以其为准。一次取样方式、连续方式和背景色板方式的区别;5.红眼工具的使用。

来自第五章 锁定图层(0)

L28:1. 移动锁定,防止图层被移动;2. 像素锁定,锁定图像像素功能,无法对这个图层进行绘制,不能改变像素;3. 锁定透明像素,在透明区域内不会被绘制上新的像素;4. 全部锁定功能:既不能绘制,也不能移动;5. 锁定的用途再于防止误操作,不常用。

来自第十二章 路径初识(0)

L81:1.Photoshop操作主要分为绘制和调整两类,选区、图层和路径是三大核心;2.和选区相比,路径修改起来更方便,使用路径的意义不是为了让画面效果更出色,是为了让创建及修改的过程更简单更方便。

来自第十二章 锚点(0)

L82:1.路径是矢量的,路径可以是与选区类似的封闭区域,也可以只是一条首尾并不相连的线段,分别称作封闭路径和开放路径;2.Photoshop中只有特定的几个工具能够针对路径进行操作,包括钢笔工具、自由钢笔工具、添加锚点工具、删除锚点工具、转换点工具,这5种工具用来绘制及修改路径。此外还有路径选择工具和直接选择工具;3. 每两个锚点间的线段称为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