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堇Violet

紫堇Violet的笔记

来自第十二章 规划锚点(0)

L87:1.锚点数量越少越好,较多的锚点使可控制的范围也更广,后期修改的工作量也大;2.绘制路径时应先尝试用尽量少的锚点,在后期修改中如果发现无法精确控制,出于加强控制力,可在现有锚点之间增加新锚点;3.修改最常用的是直接选择工具与转换点工具,按CTRL键切换到直接选择工具,按ALT键切换到转换点工具。

来自第十二章 路径的其他操作(0)

L86:1.路径存放在专门的地方,就是路径调板,路径调板通常和图层调板组合在一起;2.如果在路径调板中取消该路径的选择,并重新绘制,那么这个路径就不存在了,被新路径所取代。而新的路径也是工作路径,也还是临时身份;3.如果要将其长久保留在路径调板中,就要将其变为永久路径。在这里考大家一下,如何通过路径调板来复制路径呢?大家一定都想到将现有的路径拖动到底部的新建按钮上,就如同复制图层一样;4.除了使用工具栏中的路径类工具以外,也可以使用自由变换功能来修改路径。既可以对路径整体(即所有锚点)作出修改,也可以只针对一个或多个锚点进行修改。

来自第十二章 应用路径(0)

L88:1.路径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用途,一是点阵应用,二是矢量应用;2.和选区一样,一定要将路径加以应用才能对图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3.普通的选区工具很难创建曲线型边缘,而路径则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路径的优势有二,一是可以创建曲线。二就是修改方便;4.确保路径处于显示状态,通过【图层_矢量蒙版_当前路径】即可为图层创建矢量蒙版;点阵蒙版的白色表示图层显示区域,黑色表示隐藏区域。矢量蒙版也是用白色表示显示,而使用灰色表示隐藏;5.在点阵蒙版中可以轻易实现多重半透明,而矢量蒙版只能简单地将图层内容控制为隐藏或显示,即要么完全看的见,要么完全看不见。无法提供更丰富的变化。

来自第十章 文字排版(0)

L71:这节课讲的不是文字排版,而是为图像添加色彩。1.叠加的混合模式下,当画笔超出了桔子上部分的边缘后,所涂抹的橙色却并没有超出这个边缘,好像在桔子以外的区域橙色被隐藏了一样。以上方图层的橙色为色调,以下方图层中的灰度为明暗过渡。桔子之外的区域,相当于是纯白,则橙色在这个区域加亮到了几乎是纯白,感觉似乎是没有被上色一样;2.使用较软的画笔,并且开启喷枪方式,将流量定为15%或更低,会比较好控制上色;3.在历史纪录调板中的创建快照的按钮,可以将目前的状态拍摄下来,可以把当前的状态单独存储在历史纪录中;4.可以自己制作灰度图像,然后进行上色处理。

来自第十一章 实战混合模式(0)

L76:1.对图像建立专属色彩调整层,便于之后灵活处理和调整;2.对图像合成可灵活运用色彩调整层、混合模式、图层样式和蒙版;3.色彩调整层的使用,既避免了对原始图像的破坏,也为后期的加工留下了更多的余地;4.要将文字作为蒙版内容,可使用横排文字蒙版工具建立选区,然后再利用选区建立调整层。也可以如正常方式那样建立文字层,将其转为选区后用作调整层的蒙版,然后再隐藏或删除文字层。

来自第十二章 实战路径运算(0)

L89:1.新形状图层:此方式下使用形状工具所绘制的形状将作为新的颜色填充图层;2.添加形状区域:所绘制的形状将与原有的形状区域共同产生填充颜色效果;3.从形状区域减去:从原有的形状中减去填充色区域。如果没有重叠则没有减去效果;4.交叉形状区域:在多个形状区域的重叠部分填充颜色;5.反交叉形状区域:在多个形状区域的重叠部分以外填充颜色。如果没有重叠则等同于添加;6.在一个路径组中,第一个被绘制出来的路径称为基础路径。如果基础路径被删除,则其他路径按照绘制的顺序继位成为基础路径。因此可采用剪切的方式让方形退位,再粘贴进来执行运算,就可以既保留路径形状又达到运算的目的。

来自第七章 使用历史记录画笔(0)

L48:1. 撤销到上一步:Ctrl+Alt+Z、撤销到上一步:Ctrl+Shift+Z;2. 历史记录是线性的,改变以前的历史将会删除之后的纪录。因此我们无法在保留现有效果的前提下,去修改以前历史中所做过的操作。但是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可以不返回历史记录,直接在现有效果的基础上抹除历史中某一步操作的效果;3.点击画笔指示窗,可回到某一步进行修改,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可穿越历史单独修改某部分的图像信息而其它部分不受影响。

来自第七章 色相饱和度(0)

L40:1.色相饱和度快捷键“CTRL+U”;2.饱和度下降将偏向灰度图像,提高图像则艳丽;3.在进行色相饱和度调整时,分为全图和部分颜色方式;4.吸管工具可指定要改变的色相值,可配合添加到取样、从取样中减去使用;5.对部分颜色进行改变时,可灵活使用套索等选择工具;6.“蓝色西瓜”可利用PS的色相/饱和度功能制作得到。

来自第七章 色彩平衡(0)

L41:1.色彩平衡快捷键“CTRL+B”;2.色调平衡选项中阴影、中间调和高光的设置是互相独立的。

来自第七章 暗调,高光(0)

L42:阴影高光工具可用来弥补照片中曝光的不足,以及控制降低曝光过度的效果。

来自第九章 模糊,锐化,涂抹,减淡,加深,海绵(0)

L62:1.模糊工具和锐化工具的作用相反,不能将模糊工具和锐化工具当作互补工具来使用;2.涂抹工具的效果就好像在一幅未干的油画上用手指划拉一样;3.减淡工具早期也称为遮挡工具,作用是局部加亮图像,可选择为高光、中间调或暗调区域加亮;4.加深工具的效果与减淡工具相反,但是也不能将加深工具和减淡工具当做互补工具来使用;5.海绵工具的作用是改变局部的色彩饱和度,可选择减少饱和度(去色)或增加饱和度(加色),海绵工具的去色和加色是可以互补的。

来自第十一章 实战上色并修复照片(0)

L78:1.上色前先【图像_模式_灰度】去处其中的色彩信息,之后再转回RGB方式;2.多次重复新建层、设为叠加、涂抹颜色这3个步骤,为人物的不同区域涂抹上不同的色彩,注意要将每种色彩涂抹在独立的图层中;3.在绘制过程中,对于一些直线边缘,可以采用在起点单击,然后按住SHIFT键单击终点,这样就可以形成一条直线;4.对不同的涂抹图层使用色相饱和度〖CTRL_U〗进行调整;5.涂抹上一些杂色增加真实感,通过【滤镜_杂色_减少杂色】来消除颗粒感。

来自第十一章 设定图层样式(0)

L79:1.为图层添加图层样式的方法:一是在图层调板中双击图层;二是点击图层调板下方的按钮;三是通过菜单【图层_图层样式】;2.添加了图层样式的图层在图层调板中会显示出标志并且有一个三角箭头,点击三角箭头可以展开或收起所应用的图层样式列表;3.图层样式可以存储到样式调板中,也可以由样式调板中直接应用,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还可以将其应用到多个图层上;4.图层调板项目的使用。

来自第八章 多图层蒙版和快速蒙版(0)

L56:1.剪贴蒙版是利用其他图层的像素内容作为蒙版,得到的效果就是附属层中超出主层的区域将被屏蔽;2.要成立剪贴蒙版至少要有两个图层,其中主层只能有一个,附属层可以有很多,主层与附属层无链接关系,不能同时进行变换;3.可以建立图层组,然后为图层组添加蒙版,即多图层共用蒙版;4.备份蒙版的使用;5.快速蒙版的作用是创建或修改选区,快速蒙版通过画笔涂抹来修改选区,快速蒙版主要应用在针对选区的修改上,可以利用各种绘制工具,制作出任意形状的选区。

来自第十一章 渐变的用途和设定技巧(0)

L80:1.最常见的双色渐变,大部分实际上是属于单色的深浅渐变,即从某种颜色的较深状态过渡到较浅状态(或相反);2.想要保留最大的可编辑性,从追求良好操作的角度出发,应在单色深浅渐变的设定中,采用纯色加渐变的方式;3.渐变能营造出有明暗变化的立体感。

来自第九章 渐变,油漆桶(0)

L63:1.渐变工具的作用是产生逐渐变化的色彩,在设计中经常使用到色彩渐变;2.除非有选区或蒙版存在,否则渐变一定是充满全画面的;3.径向渐变、角度渐变、对称渐变、菱形渐变;4.渐变工具透明区域选项可以保持渐变设定中的透明度,如果关闭,渐变色中就不带有透明区域;5.漆桶工具的作用是为一块区域着色,着色方式为填充前景色或图案。

来自第九章 仿色的概念(0)

L65:1.仿色就是仿造颜色,主要应用在用较少的颜色,来表达较丰富的色彩过渡;2.【图像>模式>索引颜色】将会出现设置框,可以对其中的参数进行设定;3.在3种仿色(扩散、图案、杂色)方式中最为常用的是扩散,并且可以调节仿色的程度(即数量,数值为百分比)。其次是图案,这两者的颜色渗透都较为整齐有规律。而杂色方式无规律,看起来较为杂乱,因此较少使用;4.仿色在网页设计中较为常用,因为减少颜色数可以减小图片的字节数,有利于在带宽有限的网络上快速传递。

来自第四章 建立任意选区(0)

L17:1.套索工具能够建立任意选取、多边形套索工具能用直线连接和选择区域、磁性套索工具能是识别和查找色彩的边缘;2.魔棒工具对色彩的判断能力比磁性套索工具更强;3.在实际选取中应多种工具进行综合运用,并且适当运用反选命令。

来自第五章 使用图复合(0)

L30:1. 可以建立多个图层复合,进行比较、展示和参考;2. 若删除某个图层,则图层复合会出现警告标识;3. 可对已建立的图层复合进行修改和更新(更新后需按下更新按钮);4. 切换和选择图层复合的不同。

来自第五章 关于图层面积与可视区域(0)

L31:图层的面积是无限大的,图层中的内容只能限定在图像大小范围内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