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

道德经的奥秘

5 (54人评价)
  • 课时:(17)

  • 学员:(1147)

  • 浏览:(29713)

  • 加入课程
  • 智慧与阴谋的笔记

                    

  • 究竟何为道的笔记

    道等于一切概念25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廖兮   独立而不改物:道      寂:寂静   廖:没有形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为道,强为之名为大;【解释】在天地混沌的时候道便已经产生了,在开天辟地的时候道就产生作用了,它无声无息无形,独立于天地万物之上,但是又从未脱离开天地万物,道运行于宇宙之中周而复始,从未停息,是天地共同的母亲,我实在不知道如何称呼它,勉强称其为道,很勉强的用大来形容它

  • 上士闻道的笔记

    道可道非常道上士闻道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向唔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而不行。 只修不行。(知行合一,应用实践) 

  • 人生的价值的笔记

    人生的价值等于X(道等于一切概念。道=自然,)自然:无私的奉献人类:为人群造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就是指人群。所有的人类。己;人性,自性 )故能成其私无私:处处为别人着想。吃亏是福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把自己对人群社会做贡献的愿望,一步一步去达成。修行就是自己好,别人好,大家都好只要我是个人,就要按照人性去做。(人性(道德):无私的奉献)道德就是最好的信仰,就是最好的人生价值。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18章大道废  有仁义智慧出  有大伪六亲不和  有孝慈国家昏乱  有忠臣 

  • 老子传道的笔记

    真假当中还有一个实眼见不一定为真 道德经要讲真话,真话又有危险。 柔弱胜刚强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究竟何为道的笔记

    不动是违道的...行道...行不行,躺着睡懒觉是不感应道的,行动才是道所提倡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依道而行,知道的多了,反而是离经叛道。顺应道而行,自然有神助万事万物归于根源,而什么是其根源呢?  我们是否一开始就以终点为起点恩?我们所谓的对高科技未来的遐想是不是我们的一个恶梦呢?世界的规律就一定决定其是我们必经之路吗?人类的有准确的思维,而其余动物貌似恍恍惚惚,或者只是某些方面,也许有某项特性,我们比它们要迷糊?而这个就是区别的关键呢。

  • 上士闻道的笔记

    我觉得那句话应该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可行,莫克知。”

  • 老子传道的笔记

    柔弱胜刚强讲真话很危险要怎么样才能讲真话不怎么看得懂老子传道图以及柔软的舌头和残缺的牙齿,看了老师的解读才明白的

  • 人生有三宝的笔记

    治人事天治人:向自然学习,像天一样。也就是为社会人群服务。事天:修身。啬:节俭、珍惜。赚钱不是错,它只是帮助我们修身的工具

  • 无为无不为的笔记

    无为:不违背自然。“为通"违"

  • 智慧与阴谋的笔记

    微明:隐而不显,微而不大;

  • 反者道之动的笔记

    反:一、返回原点,回到起点;二、物极必反,由正到反;三、相反相成,阴阳互补; 反者道之动:一、动是必要的;二、道以动为主;三、变化是自然的; 读书人的误区:一、望文生义;二、不求甚解;三、自以为是;

  • 究竟何为道的笔记

    道的虚无性: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因为虚无,它可以变成所有的东西,很具体的东西。有形是道的作用。神就是用来感应的。 

  • 以德治国的笔记

    戍边六郎1、最高明的治国方略就是无为而治以德治国让百姓感觉不到政治的存在。正如鱼离不开谁却又感觉不到水。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自然孕育对外一致而对内求同存异。武器只是用来牵制而不是用来攻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车有船却不需要使用缩小城乡差距各自乐天而居人为什么会想着落叶归根因为喜欢自自然然没有浮华过单纯朴素的生活这是人性内部的根本需求。2、小国寡民和治大国如烹小鲜两句话告诉我们大、小不是问题的所在。关键生活符合内心的根本穿什么不重要吃什么不重要住什么也不重要很人性化不与外界比较做自己不做别人安居乐业。3、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解释治理大国如同煎炸小鱼。以道来治理天下鬼也不会跳出来作孽。非但鬼神不作孽而且鬼的作用也不伤人。不但鬼的作用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两者都不伤人则德行广施天下安居了。现在法律规章规定多的不计其数到处是条条框框但是没有实效是为什么?这样起到了反作用鼓励百姓钻空子、走后门压制和约束不能治好只会管不好。法律不是用来惩治的而是有而不用将百姓意识向更高的道德层次推。4、做人要满足而不图享受。过得越舒服身体越不健康。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解释净化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百姓没有奇巧没有妄念。--更多是的时间、精力去修道。 

  • 无知无欲的笔记

    戍边六郎1、字面上讲就是不要去学习、不要去关注,减少自己的欲望。但是实际上,人活在这个世界,要生活下去怎么能没有知识与智慧呢,怎么能没有欲望和追求呢?要是无知无欲,只要天天什么都不干,无所事事就可以了。老子所说的无知无欲指的是不需要有太多不必要的知识,无欲指的是不纵欲、禁欲。2、无知无欲讲的是“度”,而且这个“度”的标准是随时、随地点变动的,并非一成不变。举例:小孩刚开始是没有“偷”的概念的,如果你给他扣上一顶帽子,可能你认为的“善”就不是善。无知无欲说到底是平常心,假如别人告诉你老板找你,你不管是真的还是和你开玩笑,你既没有信,也没有不信,你就默不作声拖个一两分钟就知真假:假如开玩笑,他就会说你真不急啊?假如是真的,他就会比你还急。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讲信用的人有时也会讲信用,此一时彼一时,不要去猜,而是考虑周全,以平常心应对,否则很可能为小人抓住把柄,或是暴露了自己的偏见,造成矛盾激化。3、绝圣弃智,民利百信;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解释:清除对人民心灵产生污染的毒素,使人民处在耳闻目睹都是朴素无邪的环境之中,以保持他们浑厚质朴的天性,可减少人民的私心贪欲。抛弃外饰伪学而守其天性淳朴,可无舍本取末之忧。 总之就是说天性中纯真的部分不要挂在嘴上,比如一个人说我很有孝心,或者说别人要有孝心,这是在吹嘘自己,贬低别人,反而起到负面的效果。不要满口仁义道德,靠气氛和身体力行,不靠上课。4、人很可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目的是出于教育孩子,比如自己嘴上说名校不重要,但是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了名校眼睛就泛光。这就是一种心口不一,有欲的表现。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解释: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内心的充实,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讲的就是知识和欲望都要符合道的要求,不要不加以区分,囫囵吞枣。

  • 如何明道的笔记

    戍边六郎1、明道与不明道的最后差别。明道之人,正如知道路怎么走,生命结束时回到道中,死得其所;不明道之人,贪心未灭,后悔自己没有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枉活一生,含冤而去。2、道一定意义上就是良心。你信良心么,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正如道一样。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微妙是讲“无为”,是道的本体;玄通是道的作用。一个人要明道,再修道,再行道,我们才处在明道阶段。3、明道的过程是一个拘谨、庄重、宁静的过程,而且老子讲到: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也就是像一个空碗一样,你才能装水、盛酒,你要是不谦虚,就无法明道。道本身没有穷尽,一个人一生完全明道是不可能的,边明边修边行。蔽而新成:新的东西是从旧的东西来,而不是随便想一些,脱离实际的东西不叫创新。还有一个启示:中华传统文化是是来源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我们要结合现代的环境去理解和时间,不能死板地用。4、你要明道,需要致虚守静。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笃也是用尽全力的意思,都是极点。只有到达至虚、至静才能体会道,只要心生浮躁便要调整,但也不是强行压制,强行压制也是一种欲。这种清心寡欲来源于时时勤拂拭,勿使心闭塞。实际操作中欲望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要尽量减少。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解释:尽量使自己的心灵摒弃一切杂念,达到虚空的极点,至诚地坚守清静的境界,万物齐生长发展,我以致虚空清静的心去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过程。万物生长纷呈,又各自回归自己的根上。归根就是自己安静的归宿,就是交还使命回复你的本性,这是“常道”,知道常道(全面的道理)就彻底明白了道。不知道这个常道,胡乱兴作,结果必定大凶险。知道这个常道,才能容纳一切,容纳一切才能坦然大公,坦然公正,才符合天道,符合了“道”,才能长久,即使失去了生命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中国的长生不是身体寿命,而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释: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吃撑了走不了路),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7、人之初,性本善。人类刚开始出现时那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才是值得推崇的。8、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解释:名望与生命相比哪一样比较重要?财物与生命相比哪一样较重要?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相比哪一样的结果比较坏呢?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 为人类谋福的笔记

    戍边六郎1、老子:天人合一。人所有的作为要合乎自然。2、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根本。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感慨中国古代的科学如果能按照道家思想去发展,将更枝繁叶茂。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被称为当代新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被称为生态智慧,可持续发展观,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美国攻打日本根本不需要原子弹,当时只是为了报复“偷袭珍珠港”,展示一下自己的威力,这是一中完全只顾利益而不顾道义的做法,带给人类的只有灾难。3、《道德经》中关于发展科学的论述:3-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里讲的是哲学中矛盾的对立统一。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里讲的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所有的科学讲的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3-3道家最关注的的就是人与自然能的和谐,讲究天人合一,而现代则是物质与精神分开来看,就不和谐了:4、现代社会的流弊:4-1将眼光放在物质上,心灵就会空虚。以前的皇帝日子没有我们好过,但是现代人出现了很多怪毛病:忧郁、狂躁、失眠、神经病、压力大,谁给你压力了?还不是自己给的。4-2科技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把自己的品德修养好,而不是去花大把的时间专门沉迷于其中。我们其实只需要选我们需要的部分去节省我们的精力,而不是见到什么都要好奇,都要想占有,都要想摆弄。4-3人定胜天?人只能顺天,不能胜天,人力是不能抗拒自然的,你再厉害,一个海啸和地震能怎样?4-4人总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总去追求我要有能力、有钱、有地位,总是想“有”的更多,但没有想着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你能做多少事,谋多少利,占据多少财富。5、我们要儒道释三合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才是中华民族正面的、积极的、有价值的贡献。

  • 上善若水的笔记

    戍边六郎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解释: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不争所以无忧。对比:人内心不静,好了又想更好,永远不满足;做着这件事,又开始想另外一件事;好位置永远争斗不休,就连开车也要比个快慢;做事情一冲动,非要争个是非对错,不会绕开;胸襟不够广,很多事情看不下去,眼里揉不得沙子;做了那么一点事就要得到回报,就要把别人比下去;小到人与人,大至国与国的各种不幸都是“争”,历史上最大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2、用不说来说,用不要来要,用不争来争,这是一个道理,并不是一个方法,要作为一种无心的、自然的习惯,这需要长期的修养。在没有形成习惯以前,这至多是一种管理方法,记住“神魔仅一念间”,智慧如果动机不纯、运用不当就会变成阴谋。例如:别人排不排队与我无关,甚至我没有吃亏的观念,因为这是道,顺应道而不比较,这才是高风格、高修养。3、现代人带有功利性,做好事要宣传,做善事图回报,其实都脱离了本质。做好事是应该的,做善事即使要求回报,也不一定在个人的身上,也肯能报于父母、亲戚、朋友甚至下一代,或者只是弥补了上一代的过失。再者,并不是做了坏事就去做好事去弥补,或者去上香许愿就能化解,做人要诚心、靠无心之感,关键是行动而不是想法。4、世间万物属于自然,属于道,自己的孩子我们只有教育抚养权,而没有控制权,这种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的想法是自寻烦恼。我们要做的事提醒、引导、教育,而不是强加控制。5、再谈水的善:不计酬、不居功、不排斥,就是不计付出多少,不与别人相比较付出多少,顺势而为。6、人生自出生到老逝就是一个逐渐失水的过程。7、人痛苦的根源就在于非要留住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歌星离了掌声,官员离了权势就心理失衡。名利和掌声中的人其实是最痛苦的。这个社会让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却讲效益(付出与回报的比例),而不是讲行道。在效益的比较中,没有行道的平衡,导致人心自私、互相攀比、互相倾轧,背道而驰,破坏人体健康规律,破坏环境规律。

  • 有道必有得的笔记

    戍边六郎1、《易经》不但含有义理和术数,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保证它不是迷信,那就是道德。2、老子讲的道德与现代道德不是一个概念,老子所言包含了天道与人德,德是道反映在人上的思想和行为。3、自宾:人是宇宙的过客,而不是主人,所以要有自知之明,主人是“道”,赋予了人以人性,动物以动物性,植物以植物性。人学会了道,就称得道高人,失去了道就是背道而驰。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不同于外国靠宗教信仰来维系,而是靠道德。人若把责任推给别人,把好处留给自己就是缺德。人也不能假借仁义之名行不仁之实(历史上很多见)。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底下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所以圣人守道,以作为天下的法则。不自我表现,反而更凸显,不自以为是,反而更显着,不自夸邀功,反而有功劳;不自大自满,反而能够长久。 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时候所谓“委曲求全”这样的话,难道是假的么!实在应该维护遵守并以此为方向才对! 

  • 人生有三宝的笔记

    戍边六郎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我有三件宝贝,小心翼翼的修养和保持,一是慈爱,而是节俭,三是不忘本不自大,慈爱才能勇敢,节俭才可以广泛,不忘本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能力。1-1节俭包含了人力物力、时间、金钱等各方面,节俭为什么重要,一是如果贪欲过重就会心神不静,无法领悟,痴迷于虚幻;二是浪费资源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就会浪费了修养自己的时间而追求钱财等不值得追求的东西;1-2赚钱不是错,但它只是帮助我们修为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曾仕强1-3中庸之道:该节俭的要节俭,该克制的欲望要克制,该努力的地方要努力。比如现代人多花时间于吃穿用住行,比房子、比车子、比票子,本身这些东西都是人发明了用来给人自己提供方便的,但是现代人欲望太多反被这些物质所累和困扰,或者就连手机都奴隶了人,让人茶不思饭不想,造就了低头族。1-4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解释:道是变化的,所以热门专业读出来却找不到工作,当然太冷也不行,这一切要符合道,合力判断趋势。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新鲜的水果看起来光鲜,却有大量的细菌正准备让它腐败。万事没有好坏之分,得意时需警惕,失意时也许对自己另有益处,情绪要控制,怒起而静思。3、人如此节俭,那么乐趣在于哪里?在于提升自己的道德,与自然形成感应,生活就会明朗,坦然面对财富、爱情、生死,做到有一天具备一定的感化能量,无私地帮助别人,做一个回馈自然和社会的人,做任何事都没有私心,总能帮别人着想,你就成功了,具备了魅力和感化力。正直昨天看了中国好声音汪峰战队的两个汉子,太感人了,帕尔哈提胜出王卓后不让汪峰举起他的手,这就是感动人的地方,这就是退、慈、让,眼泪一把一把的,这就叫真感情。

你感兴趣的课程

3万+浏览/ 662学员/ 4.6评分
免费
3万+浏览/ 298学员/ 3.4评分
免费
2万+浏览/ 448学员/ 4.5评分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