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a327

vera327的笔记

来自素描入门(上)(2)

工具:铅笔 木炭笔 炭精条 木炭条 单面刀 美工刀白条橡皮 塑料橡皮 可塑性橡皮擦布 擦笔几何体-静物-五官石膏模型-石膏切面模型-石膏整体塑像-写生分解作画对象为若干几何体组合写生 将对象放在视平线以下 作画需挺直上身构图 要整体考虑 画出整体作画范围多面体-先画五边形 -以此为依据,画其他五边形直线曲型 使轮廓结实有力注意透视圆形透视  近窄远宽   面积由小到大 弧度由大到小 (针对圆柱体)目测尺度,利用虚设的垂直辅助线和水平辅助线以及其他辅助线 确定出物体的斜度 以及高度差等暗部可以画出轮廓线各调子要相互比较,以大局为主,整体考虑亮部也要一大块的画,不能小块画暗部,背景用线粗糙 ,可以用擦布擦擦 要有重有轻明暗五调子 暗部  明暗交界线 亮部 中间色 反光对物体要整体观察:全面比较 轮廓大小,高低 左右 线条倾斜 明暗 虚实等比较 静物素描:静物分割成几何体 做中轴线 了解对称情况作画时,要反复比较   

来自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藳本。发散风热药概述、...(1)

细辛--马兜铃科的 分北细辛,汉细辛和华细辛用其根,辛辣味发散风寒的药,但要性不强在麻黄附子细辛汤 -- 麻黄+附子+细辛组成细辛可增强麻黄的发散风寒作用,起协同作用,同时,细辛是温里药,可以协助附子来温散里寒有三种兼有功效一,兼有通鼻窍的功能,二,有止痛功能外感风寒,头身疼痛 比较重的 可常配伍细辛可内服也可外用这两方面同白芷相似三,细辛兼有温肺止咳的作用,有很强的止咳作用主要用于肺寒咳嗽细辛有小毒古代曾说,单用细辛 做散剂,粉末 不过半钱匕汤剂用量相对较大 煎的时间长, 可破坏部分毒性

来自中药学的发展(0)

唐代  《新修本草》亦称《英公本草》,《唐本草》等——苏敬主编收录药物 844 味 在本草经集注上添加 114味宋代-《开宝重订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官方宋-《证类本草》-唐慎微唯一一本原样保存至今的本草收录 1558味药 左右 版本不同 数量不同明代 -《本草纲目》-李时珍收录1892味 药 自然属性分类有江西版 金陵版 前者 收录其儿子 李建元本草疏本草纲目里引用他人文献的 需直接用原文,李时珍收录是有浓缩引用文献,同时 有部分错误清代-基本没有真正的本草《本草纲目拾遗》近代-《中国药学大词典》其中有部分错误《药典》 是国家法典 需要了解参考书:《中药大词典》--5757           《中药本草》--8000多种       

来自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中药的剂量(0)

病症证候用药禁忌某一类的药不适应某一类病症,称为用药禁忌如 泻下药用于便秘的,腹泻就不适用便秘妊娠禁忌--妇女在妊娠期间,除了要终止妊娠以外,而不能使用的药物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食忌,忌口)原则:1,最好不要吃妨碍消化吸收的的食物2,不食对病症不利的食物3,食物和所服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的 禁食  服药期间 忌茶中药的剂量--是指干燥饮片在汤剂中成人一天内的常用有效量。饮片:经过加工炮制可以直接配方的药材中药一般一天一剂,一般以汤剂形式作为丸剂 散剂等 可能会少于这个量中药的剂量是个非常难的问题处方中的常用量是可以增减的要注意处方里 药物的相对用量如,钩藤和牛膝 在三比一的时候 发挥最好比例不同,作用就会有影响如 人参和知母  比例适当的时候 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在比例五比九时 降血糖作用就消失了剂量单位--衡量的 容量的单位一方寸比 ,就是一立方寸这样一个容量来装散剂现在的一寸 是3.33333毫米刀圭,古代类似于刀柄尖的一端,另外有凹陷的槽,用它来装药,以不散落为度,称为一刀圭一钱匕,就是装满一个铜钱。铜钱上有四个字,遮住了两个字的,叫做半钱匕。遮住了一个字不掉的,称为一字现在开处方是按公制 即 按克来以前是按市制  一市斤是500克,500克=16两,每一两=31.25克 (现在取整数约30克)每一时代的市制不一样现在台湾的一斤 是600克 (一台斤)600克也是16两确定剂量的依据客观的讲,现在的剂量都是不准确度的1,药物方面  从药材本身考虑,考虑毒性的有无,毒药用量比较严格;考虑质量的好坏;考虑质地的轻重(一般质地重的用量偏重,质地轻的,用量偏轻);考虑药材滋味的浓淡;作用的强弱2,应用方面  在处方里面,药物的目的;药物地位 是君药还是臣药,一般君药用量大;用药物的哪一种功效;剂型选择3,患者方面  年龄 体质 性别 病程 病势 职业 生活习惯等等       

来自第05课(0)

表示亲近的 会在后面加个Y 表示更亲近例如  Tom  - Tommy bird- birdyaunt- auntydog  - doggysamll  无感情的, little  有感情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连读方式 及读音 都会有所省略  

来自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0)

中药品种多,但命名方式简单,导致同名异物 同物异名 现象严重。例如:麦门冬 的叫法 很多,各地不一样  如 忍冬  不死药 马韭 乌韭等名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一物多名现象中药大词典 中记载的 过山龙 就有23种药物名称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有发生变化例:现在解表药荆芥,古代没有这个名称,在神农本草经开始 正名为 假苏香附 在古代文献中 也不叫香附,叫做 莎草根名称相同 药材发生变化的如: 木通 据考证在唐宋时期用的是木通科的一种藤本植物的茎,现在一般把这种木通叫做白木通我们现在用的木通:各地用的不同 有用毛茛科的川木通 ,有用马兜铃科的关木通 ,关木通会造成肾功能损伤 有被限制木通 在伤寒论中 称为 通草青木香 古代指优质的木香(古代的木香是国外进口,一种外来药,又称广木香 ,云木香)现在的青木香是一种马兜铃科植物的根,从性能和功效上两者有极大的区别贯众 的来源品总非常多,过去说有祛绦虫的作用,但其中只有一种是有效的植物和动物有很强的地域性 矿物也有地域性 故中药有很强的地域性质量 功效 都有差异 道地药材:具有明显地域性的优质药材,该药材对地域要求比较严格例:川芎 在四川都江堰一带 质量比较好,甘肃种的 其形状都发生变化,质量比较差道地药材可以保证临床疗效正确对待道地药材:1,重视道地药材的产量2,道地药材的产区不是一成不变的药物采集一般全草应该在花前期 或刚刚开花,即在植物全盛时期采摘 效果比较好,叶类也是如此槐花 只能用花蕊果实类一般成熟期根类 一般在早春 或 晚秋 时期采摘树皮一般在四到六月 即 春末夏初以上是一般类的,特殊的另算例如 诃子 在成熟了或接近成熟 时采摘是 中药中的诃子  比较嫩的时候采摘 是藏青果         

来自中药的性能:五味(三)、归经(一)(0)

五味的确定 三大总类1,真实滋味和作用性质和特征是完全统一,如乌梅 很酸 主要功效是收敛   大枣 甜 补虚2,只用来表示真实滋味3,只用来表示性能特征性能的五味 和性状的五味 不同橘皮,有行气,燥湿,化痰 三个功效  辛五味的临床意义增强药物功效的准确性例如 五味子 能够主咳逆上气,它是酸的,酸有收敛作用,可能就用于肺气不敛的(咳喘)人参是甘的,甘 补,它可能是甘补的,用于肺气虚的。杏仁是苦的,可能用于肺气上逆麻黄,常称为 宣肺平喘杏仁-降肺止咳,五味子-敛肺止咳五味不能全面准确的表示药物的特征和功效归经含义:用于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一种性能,表示药物作用对于人体部位的选择性。归有归属,或到达的意思。经,是人体脏腑经络的一种概称。中医理论学上的部位,且 归经 主要是效用(疗效)在该部分,并非其他部位无效归经的确定,以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理论,以药物所治的病症为依据而确定的。归经,是以大的脏腑为单位归经的定位和临床的定位是一脉相承的归经大部分是指脏腑,但有些是指经络古代文献主要是经络为主,当代则不同      

来自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0)

影响毒性的因素1,药物的用量 (第一因素)例如 砒霜(量少可以用来治疗寒哮)   水 等 红参 艾叶  五加皮 等超量用也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2,其他因素:药材的品种 质量 生产 储存 加工炮制 配伍 剂型 给药途径 用药是否对症及患者的体质等等古方基本用的是白木通 后来一般用川木通,现在很多用关木通产地不一样,毒性不一样,如 乌头 海拔高的毒性越强彭冲的附子比四川的附子毒性大寄生  有的寄主有毒,就会导致采摘的寄生就会有毒性如蜂蜜,看蜜蜂采的花粉是否带毒,也会存在毒性轻粉,需要避光保存  见光 会析出汞  有毒药物霉变可能产生毒性炮制不合理  如朱砂可能会变成水银等注射剂,很多中药通过注射剂会对身体有毒性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要有效性和安全性一起考量 无毒药 用量过度 容易导致中毒有毒药,用量过少,起不到作用观念——有毒观念,无毒用药 控制的量上,由小到大文献记载上的毒药,多数是正确的,也有一些是不正确的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常用剂量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的疾病或用于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时产生的非预期反应。不良反应的分类;1,副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重药理作用,在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伴随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另一些作用可能引起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2,毒性作用(毒性反应)药物引起人体生理,生化的异常变化或器官、组织结构的兵力改变的危害作用3 变态反应有的用药者经过某种药物敏以后再接触该药,原先产生的抗原体 和这个药物再结合 造成组织的损伤或生理功能混乱4 特异质反应5 药物的依赖性6 致癌作用7致畸作用8 致突变作用   中药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1,清除毒物吸入性的,--要立马离开现场,对呼吸道进行清除,保持呼吸道顺畅 或吸氧接触性的---去掉衣物,冲洗接触部位食入性的---催吐 洗胃2,阻止毒物的吸收或减少毒物的吸收3,促进已经吸收的毒物的排泄4, 用解毒药 甘草 绿豆 金银花等都有解毒作用5,对症处理     

来自中药材的储存、中药的炮制:含义、目的(0)

中药材储存:一般采收之后,经过干燥 最后储存中药材的储存过程中会出现虫蛀 霉变 变色 或者走油等问题 导致其质量降低有些外观无变化,但内在质量也会有影响如芳香型的药,其香味(挥发油)有挥发性 导致疗效降低凡是含苷类的药(过去成为甙),含有一种让苷类水解的酶类 。在温度,湿度适宜情况下,容易水解 使之失去疗效例如 生晒参 不利于储藏 红参比较利于储藏有些药  越陈越好,如麻黄 半夏 狼毒 橘皮 等但是也要看使用药物的那个部分   来看待是否是越陈越好中药炮制中药材在制备成各种制剂之前,根据临床用药的目的以及储存 配方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自身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使之满足医疗需要,这种加工处理方法称为炮制炮制目的 主要是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或消除毒性,副作用等茯苓 切片 容易是药效出来  大黄 有清热 泻下的作用   如患者只需要清热时,泻下 就成了一种副作用如 半夏和天南星 会对口腔咽喉有刺激性作用 这就是一种毒性一般天南星科的植物 对咽喉都有刺激性巴豆 的毒性主要是含有巴豆油  但泻下的有效成分也是巴豆油中药的引用 要对症 尤其是要根据疾病的根源来用药 而不是表象麻黄 比较适合因风寒一起的咳嗽,对于肺热引起的 则没有多大作用          

来自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各论概述(0)

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药物怎样进入人体的途径,中药一般是口服,也有外敷,通过皮肤吸收等有通过阴道 直肠 眼睛 鼻子等给药途径二,应用形式剂型 有汤剂 和散剂等三,汤剂的煎煮方法注意事项:1,煎药的器具传统的用砂罐(陶罐类的)用来煎药,其次陶瓷类的,再次搪瓷制品也行,一般要避免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尤其是要发生化学反应的,如铁,铝锅等实在没有,不锈钢勉强使用2,煎药用的水(本草里对水要求比较严)3,加水多少一般以在干药吸水后,高于药物两公分左右。这是头煎。二煎的话,只要让水刚刚没过药渣就可一般 需要时间长煎的,稍微加多多点水,反之 则少点4,煎前浸泡一般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夏天短一点,冬天长一点5,煎药的火候一般的药,先大火(武火),使之沸腾。沸腾之后,用文火(小火)6,要榨渣取汁例如,倒入布,拧汁7,煎煮的次数一般一剂药 煎三次,然后混匀,分三次引用但要看饮片厚薄而定 有两次 有三次8,入煎的方法一般不容易溶出的 药 需要先煎煎煮有利于毒性减少的,要先煎后下,一般有芳香味的药需要后煎,包煎,药物用纱巾或丝绸包起来同其他药一起煎1 药物质地很轻,容易悬浮,一般要包煎2,细小的种子,颗粒状,避免其悬浮在药汤里头 故要包煎3还有一些,毛状物,可能会引起服用不便的,要包煎9,特殊处理 三种情况另煎:某一味药 单独的煎,煎好之后,同其他的药汤一同服用。一般是比较贵重,且用量少的药烊化:是让它溶化的意思,主要是用于胶类的药冲服:药物要其他汤剂送服服药的方法服药时间,不能在进食时服用,一般在饭前,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有部分药不同,如驱虫 泻下,一般都是早上空腹是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一般在饭后服用服药的多少,一般一剂药 分三次,但也要看具体情况安排一般汤剂在温热情况下服用发散风寒的,一般要热服汤药一般顺从病症法服药   

来自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的作用(0)

中药的炮制方法修治 水制 火制(炒,炙,煨) 水火共制(淬) 其他制法水制:凡是有低温的水来处理的 ,也有的用其他液体水飞,在水中加工很细的药材粉末的一种方法,前提是药物能在水中粉碎,不溶于水 ,一般是指矿物药和贝壳类,但并非所有矿物药可以水飞炒 分清炒 和 辅料炒清炒,把药材直接放在锅里,不加任何辅料直接炒。 清炒,根据火候分为 炒黄 炒焦 炒炭辅料炒,除药物外,仍需要加入其他材料一起炒  ,辅料加的都是固体辅料例:活血化瘀的穿山甲,在炒中会加入沙  使之能达到高温炙:以液体辅料拌炒中药,主要是增加药效  如: 酒 醋  姜水 童便 蜂蜜等只写一个炙字没有加辅料名称的,一般都是指用蜂蜜炒如:炙麻黄 炙百部 炙冬花煅 分为直接煅(又称明煅) 和间接煅 (又称焖煅)直接煅, 是把矿物药或动物的骨骼或甲壳直接放在火上烧这样煅的目的各异间接煅,是把药材放在容器中,甚至有时候需要把容器密闭起来 间接加热。如 血余炭等煨:用湿润的纸巾或湿润的面粉把药物包裹起来,放在火力烧。传统使用草灰等煨  传统的效果更好 葛根 生姜 木香 肉豆蔻 等都需要煨淬:先把药物烧红(即明煅),放在冷的液体中,让它受冷 收缩 崩解 破碎 便于捣碎制剂。如 醋淬 就是指用的液体是醋燀,是在开水中放少量的药物,马上把他滤起来中药的作用:不仅只有医疗作用,还有其他各种作用脏腑功能失调跟祛邪正气 还是有关系的中药功效           

来自解表药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0)

泻下药-能过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表邪-侵犯人体,从人体的皮毛或者口鼻而入的时候,引起表证阶段。表邪就是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主要以风邪为主解表的药,一般分为发散风寒和发散风热(以前又称为 辛温解表和清凉解表)解表药来源于中医治疗中的八法理论 (八法--汗 吐 下 和 等)主要治疗风邪的 主要是解表药解表,常常成为发表(发散表邪),疏表(疏散表邪)温性的主要用于治疗表寒证的药,称为发散分寒,也做散寒解表 或者叫 辛温解表发汗解表是发散风寒的药,有比较明显的发汗作用表证一般都是肺系的,故归经一般都是肺经 (这是根据脏腑来说的)平素汗多 不宜使用解表发汗药解表药一般芳香,不宜久煎麻黄来源于三个品种,分别为草麻黄 木贼麻黄 中麻黄  

来自中药的性能:四气(二)、五味(一)(0)

药物的寒热要跟病症的寒热相对应五味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五味的本义指辛甘苦酸咸五种口味而直接感知的真实滋味;作为中药的性能,五味主要是反映在补泻散敛等方面的特征性五味不止有辛甘苦酸咸 五个味,还有淡味和涩味等等五味 受五行学说的影响辛 甘 淡 属阳,苦 酸 涩 咸 属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甘主要补虚,淡 渗利五味的作用辛,辛能散,能行,味觉--辛辣味嗅觉-有一定的芳香气味  散-发散-解表 行--行气,行血芳香药--解表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 开窍药 基本上都是芳香的药。凡是中药当中,其功效具有能行,能散这样性质和特征的,一般可以给其定个辛味,反之则不然。甘,能补,能缓,补和  主要是能补, 补虚补虚 包括了补气,补阳,补血,补阴等健脾 生津 润燥 温阳 助阳 都属于补虚的范围清热药 主要是清热泻火药中的知母 天花等药具有生津 等作用都属于补虚凡是功效里有补虚功效的  都可以用甘味来表示能缓,能缓和疼痛症 能缓和药性等 所能代表的药物实际上也是补虚的药甘能和,能够和味,和中(通过补虚,化湿等 主要是通过补虚药 和消食药)调和药性(发挥药方中的整体药性)苦味,能泄,能燥能泄:1,降泄 -主要指降泄肺气和降泄胃气的药 (肺气上逆 胃气上逆)2,通泄 (泻下大便 或通泄大便)3,清泄苦能燥,具有燥湿功能的药往往有苦味 苦温燥湿药  苦寒燥湿药具有苦味的药又能祛除湿邪 ----称为燥湿作用热邪容易耗伤津液苦以坚阴 的范围比较窄酸和涩,都能收能涩,也可以叫做收敛固涩简称收涩收敛,就是增强对气血津液的约束力,不让其过分的耗散。本身药味口尝是酸味的,用酸味来表示,真是滋味没有酸的,一般用涩味表示,当然也有另外咸味 咸能软,能下 软指软坚散结能下,也是泻下   淡能渗能利 就是一个利水,利尿作用。实际上并非如此   

来自中药的性能:归经(二)、升降沉浮(一)(0)

从中医的整体观来来治疗引经(引经报使),前人认为有的药物和其他的一些药物应用,能够使其他药物对于机体的某一个部分的疗效明显的增加,这个药物就叫做其他药物或脏腑这一个部位的引经药。这个作用称为 引经例如,牙龈肿痛,一般用清泻胃火的药,加点白芷 就能明显增强消肿止痛的疗效。白芷就是引经药,牙龈属阳明,白芷是阳明经的引经药(建立在归经理论上)药引(引子药)在惠民局出售成药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病证不同,另外加的药。升降浮沉:表示药物作用趋向性的一种性能。(归经是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四气是药物作用对于寒热或者阴阳盛衰的一种影响,五味是作用在补泻敛散方面的一些特征)升是上升,表示作用趋向于上;降是降下,表示药物作用趋向于下;浮是发散,表示药物作用趋向于外;沉是收敛闭藏,表示药物作用趋向于内。按阴阳来分,升浮属于阳,沉降属于阴前人认为人体也处于 春 升 夏浮 秋收 冬藏 一个规律性要药,养生,也需要考虑人体的一个升降浮沉你的规律性升降浮沉的确定药物的升降浮沉的性质是与疾病的病势的趋向相对而言的  

来自中药的性能:概述(0)

中药的性能含义:前人常将药物的性能称为偏性,是中医理论对中药作用的高度概括。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处于一种阴平阳的一种状态啊,人体的脏体之间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体,人体病症的改变是因为脏体等出现了偏向,利用中药的偏性达到正常平衡的状态以偏治偏例如:发散风热的药是治疗风热感冒的,清泻里热的药,其基本功效是清热泻火,治疗的是里热证滋阴的药或者补阴的药,治疗的是阴虚证风热表证属于热证,阴虚证是阴虚生内热,本质也属于热证的范围发散风热药,清泄里热药,滋阴降火药 都是寒性的用升降理论来治疗的如:咳嗽,气喘是肺气上逆,止咳平喘的药就是降肺气药性在中药上没有确定的概念 在《中药学》中,性能只包含了性质 特征 没有包含功能(功能即功效)主要性能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和毒性其他性能:补泻(某个药的药性偏于补,有的偏于泻) 润燥(有的比较滋润,有的偏燥 或干燥) 走守(有的药物善走,有的药物善固守)  动静(有的药物偏于动,如当归补血,有的偏于静如熟地补血) 刚柔等等性能可能互相包容,交叉等。性状:形状、颜色、气臭、滋味、质地、它的轻重、疏密、软硬、坚脆、干润等性状主要用于《中药鉴定学》例,丹参能治疗心烦不安丹参性红如心来解释丹参用于心经,这种解释称为法象药理学(根据性状来解释)即用药物的特征来解释药物学作用的原理红色入心 等 颜色观点但有局限性 性状和性能并不一定相符        

来自素描入门(下)(0)

石膏画像先确定构图和石膏的比例关系三停五眼,确定头部五官三停,从发际线到眉毛为一停,从眉毛到鼻尖为二停,从鼻尖到下巴为三停,这三停距离相等五眼,以一个眼睛的宽度为标准来测量,来测量正面头部的宽度,两眼中间的长度为一眼,两眼左右两边的长度各为一眼用长直线画出轮廓和基本型,容易找到转折点,抓住倾斜度从明暗交接线开始轻描暗部,轮廓和基本型要抓准确 否则后续很难改。明暗交界部应该更深,背光部可以连一片反复比较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深入刻画一般从明暗交界部 和五官入手局部要以整体为主中间调子 属于受光部分,一般情况下,最深的中间色不会比暗部的反光更深,同样 暗部的最亮光,也不会超过受光部分的中间色素描完成时,要整体检查,局部以整体为主,人物头像写生 14分钟   

来自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0)

中药的配伍:两味或量味以上的中药的组合使用中药早期是单味药入药配伍目的:单味药,有其局限性,通过配伍可 增强药物作用,降低毒副作用,适应病情七情,是单味药的应用(单行),同药物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的总称。另外六种配伍关系如下: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也有指说,七情就是七种配伍关系有两种七情,一种是指 人的 喜怒忧思悲恐惊 这7种情志变化课内讲的是中药的七情  指配伍关系单行者71种单行,就是两个药配伍在一个方里面互不影响(双方既不增强作用,也不降低作用;既不增加毒性,也不降低毒性)在复方里,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单方不同于单行相须(也有写需的)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种药物的配合使用,能明显增强功效或作用的相须不可离例如 全蝎 和蜈蚣 都有抗惊厥的作用,各用0.5克的效果非常强,但只用全蝎 或蜈蚣1克,效果很差,或者基本没有效果相须有同类或异类  (分类是人为的)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在某一点,或某一些共性的两味药配伍在一起,以一味药为主而以另一味药为辅,用辅药来提高主药的疗效使,有使用 指使的意思石膏和知母,有认为石膏是君药,知母是臣药 ,也有认为知母是君药(主药),石膏是臣药(辅药)     

来自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中药的禁忌(一)(0)

相畏,相杀是同一个药对,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的总结相畏:是一味药物的毒副效应会被另一味药物降低或消除。(主要针对有毒的药)如,半夏和天南星 生用的时候 有明显毒副作用, 生姜可以降低这种毒副作用这种现象 称为 生半夏畏生姜 或 生天南星畏生姜反过来讲就是相杀相杀:一味药物能够降低或消除另外一个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生姜杀生半夏的毒,生姜杀生天南星的毒总结:有毒的药对于解读的药,称为相畏,解读的药对于被解毒的药 称为相杀相畏相杀中,大部分是一种有毒,一种无毒例如 乌头和洋金花 对心脏都有毒,两个配伍在一起,能互相降低毒副作用相畏的药多于相杀  因为毒有广义狭义之分能是一种功效广义的毒若对症也是一种能畏 恶 相通例如 黄芪和防风黄芪能固表止汗 防风是发汗解表的;就发汗和止汗 这一点,是互相降低对方作用的。这作为一种功效是相恶,若作为一个不良反应是 相畏 所以 可以称为 黄芪畏防风 也可称 黄芪恶防风相畏里有很多是相恶,导致相畏数量大于相杀相恶,是一种药的某一种功效或某几种功效被另外一个药削弱或消除。相恶实际上是降低治疗效应,或是治疗效果减弱一般来说,凡是它的药性相反而作用部位又相同 可能会出现相恶如黄芩和生姜黄芩可以清肺热,也可清胃热;生姜可以温肺,也可温胃故有黄芩恶生姜的说法另一种,是作用趋向相反 如发汗药和止汗药止呕药和涌吐药等等如牡蛎恶麻黄  牡蛎固表止汗 麻黄发汗如赤石脂恶大黄,前者止泻 后者泻下另外,祛邪的药和扶正的药 如 人参恶莱菔子并非全部功效降低 如黄芩和生姜   不用于肺和胃部时,其他可能并不受影响  如 黄芩也有清少阳热  但生姜无这个功能 故这方面就无相恶性同时也要考虑谁是君药 谁是臣药 主次的不同,相恶也不同相反:两个药合用以后,它产生或增强了毒副作用。配伍关系有一定的相对性 如 相恶 相畏配伍关系不固定 配量比例不同 产生效果也不同受 剂型 剂量 炮制等都相关生姜和半夏 都有止呕作用用药禁忌(4种情况)1,配伍禁忌:在同一个处方上不能同时使用的药物如相恶 相反 主要是18反 和19畏 (相对并非绝对)18反,乌头反半夏 瓜蒌 贝母 白蔹 白及;甘草反海藻 大戟 甘遂 芫花;藜芦反人参 沙参 玄参 丹参 苦参 细辛 芍药19畏 (畏不是相畏的畏)多数是相恶 也不排除相反作为配伍禁忌的19味药,分成了9组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这里指肉桂)2,病症用药禁忌 (证候用药禁忌)3,妊娠用药禁忌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来自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0)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利尿 (三功效)一,发汗解表主要针对的是风寒表实证表实证---无汗,或比正常人要少汗麻黄往往同桂枝相须,作为发汗解表药峻药一般是说麻黄汤,指配伍了桂枝的表实无汗又兼有咳喘,可用麻黄 两方面都兼顾二,平喘 (部分书上做宣肺平喘)一般解表药都有宣肺作用麻黄的平喘主要用于咳喘证宣肺或通过肺气下降都能平喘。也有写成平喘止咳 (麻黄确有止咳作用,本草上止咳逆上气)麻黄 --辛能散,也有苦,能降 (能散,能苦降肺气)对于肺热雍盛的热症,也可以用,但需要注意配伍,把其发汗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清泻肺热)鱼腥草也可用来清泻肺热痰多的时候,不是一个很好的药三,利尿/利水 (中药 尿 ,水 想通)水肿兼有表证,表邪的 中医称为 风水有表邪,表证的,肺的宣肃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小便不通顺1,驱除表证 利尿2,麻黄的发汗,也能消水肿麻黄能很好的用于风水麻黄的用法用量一般作为汤剂,没有特殊性麻黄生用,我们一般见到的是草质茎,下面有比较粗的木质茎,麻黄绒一般用于儿童 和老人, 因其有效部分在炮制中变少了很多麻黄不适合津液少的人解表药,原则上不宜久煎麻黄相对于其他解表药来说 比较难溶出,故可能会先煎不良反应,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兴奋中枢,造成失眠麻黄是辛苦,辛能散,苦能降 归肺经 利水退肿 归膀胱经桂枝:以张科植物肉桂枝功效:发汗解表发汗较麻黄温和外感风寒的表虚证---营卫不和桂枝配伍白芍 这个方剂能调和营卫在助阳解表的汤剂中,加上桂枝 能够温助阳气温助阳气是桂枝其次要的功效,这个功效也是因为其主要功效而决定的   

来自中药的性能:四气(一)(0)

四气:寒热温凉(还有大热 大温 微温 微寒 微凉等等)四气的含义: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寒和凉只是程度的差异,属于同一类的药性。温和热也是程度的差异,属于另一种同类的药性。为细致还引入大热 大温 微温 微寒 微凉等概念。按阴阳来分,温热属阳性,寒凉属阴性。寒热药物不明显的称为平性。四气和四性的区别 ,人为定义而已李中梓 认为,以四时之气为喻四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另一观点,气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内经》气味并称,气味是是药物和食物当中的精微物质。古人成为精微之气,通过气味表现出来,以寒热温凉表现。气味者性味之本,性味者气味之末唐代也有人提出 三气说 寒 温 平科学分类 子项不相容原则三性分类比较科学四气的确定:是在患者服药以,后,以中医寒热辩证为基础,从药物对所治疾病的病因病性,或者症状寒热性质的影响中得以认识的。药物的寒热温凉之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主要是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的。能够减轻或者消除热证的,一般是寒凉的药,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一般是温热的药参考从药物功效上记忆四气但只能区分 寒热,但无法区分程度药物在在药性上是有分歧的。定性 和定量的 ,中药无法定量例,石膏 有写 大寒 寒 微寒参照物不一样,程度就不一样比如紫苏是温性,生姜是微温 ,但生姜温性大于紫苏紫苏比紫苏梗 温,紫苏梗 标的是微温生姜在姜类里面是温性最低的生晒参 是平性 偏寒红参 是温性的(本经 那是 还未有红参)中药随着时间来,药物实质可能会有所变化,故性味也会随着变化 。要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