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大学》解读

徐醒民:《大学》解读

5 (9人评价)
  • 课时:(14)

  • 学员:(288)

  • 浏览:(40013)

  • 加入课程
  • 《大学》-1的笔记

    1.朱熹,礼记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四书2.先读论语、大学  中庸 孟子3.儿童时期 小学 比儿童好大学4.郑玄 字郑康成 尊重先儒 康成 大学者以其记博学 可以为政也 5.宋朝朱熹  大人之学也 在位的 天子 国君 诸侯 一般读书人 汉儒 宋儒 6.开头这几句话 纲领 曾子 经是孔子 后是曾子  孔子是叙而不足7.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亲民

  • 《大学》-2的笔记

    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这是大学之道的方法,也是做人做事的方法,止就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取决于自身的道德准则的高低,也就是明明德,亲民,的理解程度,有了止才有了后面的定,静,安,虑,得。物有本有末,事有终有始,知道他的先后顺序,则近道矣。

  • 《大学》-1的笔记

    大学之道,就是一个觉己觉他推己及人的过程,通过自身的觉悟把人的本性,光明的德行用于行,以身作则来影响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也是做人最理想的境界。

  • 《大学》-3的笔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学习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治国】治国先决条件:自己在明明德方面修持得很好行政教育都治得一切都好。【齐家】家里的人-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互相尊敬【修身】丈夫妻子都要做示范夫妇修身推及父子-兄弟家里有家长,家长做表率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妻子平等 各尽所能【正心】心 指自己的整体的心理【诚意】意-心平常事不起作用的,心要发动作用的话,先有意发生作用,先有意识出来。(表达意思)用意就是从表达了解他的意思。诚-心正否,要看意诚不诚。【】【】

  • 《大学》-2的笔记

    “两纲一结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方法”——【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止于至善,即止于明明德和亲民)而后能定】【定】世间任何名利,不动心。eg: 人家请你做大官 自己要考查清楚是什么人请你做大官,他的动机如何。倘若你在位却不能实行大学之道,而是需要跟他配合做自私自利的事,那则连动念都是不行的。eg: 请你做事业发大财 需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否则不可动念。【静】安静,内心清静安然,不浮躁【安】一切事心里坦然,没有得失这些个念头,身心轻安自在【虑】研究、思虑,用心思研究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研究怎么样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思放下去,怎样在世间办一些完全有利于天下人的事情。eg: 得学术奖谈不上学道,不是有利于人的。【得】所得是道,大学之道(即明明德+亲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人注解讲物与事混为一谈。雪庐老人:物不同于事,有本有末,事是事情,有终有始。【物有本末】物是外面的,世间一切物品。雪庐老人:在易经中找出根据,物是阴阳二气交感(交流感应)所得。物指的是一种记号,不是具体的有形状的。物是一种动机——心里的念头一动,就是物。eg: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 我们众生一念不觉(就由于起了这一念头没有觉悟)而有了无明。就在一念不觉这个时候,无明 一起来就是动。动了一下。然后就有了三细相、六粗相。三细相最初一动念,动叫做业。(做的事情就叫做业。我们学道叫道业。做世间的任何事情叫做事业,读书叫做学业。业是没有形象的,动一动而已。《起信论》里面就是讲这个最初的业相——动念。)(这一段听得似懂非懂呵呵)念头刚刚起来,心理学上称动机。机不但别人不知道,我们自己起了念头自己也不容易知道。eg: 禅宗早期所用的功夫是“观心”,观自己的动机。看自己的念头怎么起,然后怎么灭下去。普通人怎么知道自己的动机呢?成天私心滔滔,认为自己起的私心认为是真理,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不知道(自己的内心)哇。动机就是开始一动的时候,那就是本。动了之后不叫本,就叫末了。“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起了业相,业相然后有转相,境界相。业相就是动一动,动一念,这是根、本,然后自己那个见相,境界相就是末了。物有本末,物在最初动念的时候,那个动机就是本,第二念头第三念头都不是本,就是末了。【事有终始】事:事情,有终始。为何叫终始,不叫始终?始终,就是有始有终,就做完了。而世间的事情终始,做完了又开始没有完。eg: 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循环,元是最初一个元气,亨是亨通,利是利益天下人的利,贞是"正",贞下又起元。eg: 孔夫子到世间来教化众生,没有终了的时候。老了肉体死亡,但灵魂,纯粹智慧还在,他要在什么时候到人间来就到人间来。一般人讲不要肉体好了,也很轻松自在。孔夫子,在死前做了一个梦,而后在泰山前做了一首歌,一周后就离开人世了。eg: 乾卦 天办的事情 四季 春夏秋冬又一春人在世间办事亦是事有终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动的念都是,本性没有污染,明德就是明的。念念都是明德,念念都离不开本性。这是圣人。知本:知道自己的动机。看是妄念还是正念。转自私自利为大公无私。其余的就是末了。物只有一个本,没有第二第三,后来就是末了。而事有终有始。【知所先后】开下面的文字。承上接下,是一个伏笔。承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开下面的治天下,治国修身齐家。脉络由此展开。【则近道矣】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观察自己的念头,在世间做有利于天下人的事业,知道有先有后,先做的不能排在后面,后做的不能排在后面。离大学之道接近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之】雪庐老人:这两个字不简单,是下面经文的总枢纽。古之指大学之道不是曾子所创,也不是孔夫子所创。孔子述而不作,把古圣先贤传下的道加以叙述。伏羲氏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在易传中,解释本性,孔夫子谓之太极。(伏羲氏乃至周王没有给本性定出名堂。)太极,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 《大学》-1的笔记

    雪儒讲习堂 台湾宜兰主讲人:徐醒民------郑康成:解释《大学》: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朱熹:大人之学。------曾子所作。(孔子 述而不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雪庐老人:开头-纲领1-纲领2-结论【两纲八目】明明德: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亲民: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ps: 朱子:开头-纲领1-纲领2-纲领3------【道】 道路 本性(本有) 天命之谓性(不是学来的)大学之道 教我们开发自己本有的心【明明德】第一个明 动词 开发 第二个明 指德 本性所起的作用 本性是不动的,要启动作用的话,就是德。德出来的时候只是一个现象。明德跟性是一体的。性是静态的,德是动了,但是是明的。普通人德一起来,就昏了,是昏德,自私心,把明掩盖了。而圣人把自己本性完全开发出来后的德是明德,做任何事情都是明德在起作用,是平等无私地为天下人。明德是性德,本性的德。一般人都有不好的习气,自私心造成的。我们要学道,就要明明德,用圣人所教的方法把自己的本性开发出来,发明出自己的明德。我们的明德所以不明了,是因为自私心,现在要明德,必须从事利益天下人的工作来做起。叫亲民。【亲民】一方面用明明德的道理来劝告天下人。另一方面,从事政治,借着政治的力量来教化天下人,这是非常有效果的。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可以亲民。以大家的专业把圣人之道(大学之道)劝告所接触的人。在现代各行各业都可以亲民,但是以政治的权力来实行教化更有效果。看机会,有机会,就从事政治,为天下人谋福利,通过政治力量,来教化天下人。借着为天下人谋求福利(亲民 教化他人),明明德(自修),成就自己的学道事业。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学成功了,生死问题就解决了。如佛家所说了脱生死。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圣人肉里有死亡,但是灵魂没有死。普通人:一般人肉体死后,灵魂再转世,不一定在到哪里,要看他在世间做的事情是否善。到人间到天上,鬼头鬼脑到鬼道,自私自利到畜生道。圣人:快死的时候知道这个肉体不要了,在转世的时候可以知道自己要去哪家投胎。随时都可以到人世间来,教化众生。儒家思想:纯粹利他,抛弃自我。成就圣人之后还是要亲民(自己明德也教他人明德)。实实在在地为天下人服务(借工作机会)。两者都做得完备了最高境界【止于至善】。

  • 《大学》-9的笔记

    据《孝经》,为人子,一切都要顺从父母,我认为有些不妥,我们待人接物应处处学好,不让父母操心实属应然,但也不能盲从,应根据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但在家里,确不应与家人产生争执,不使父母伤心。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之本。以后我自己做法官了也要努力使当事人之本,从根本上使无讼乎。修身在正其心。身有所忿懥,不得其正。一个人心中有忿懥,身体自然有所变化,故我认为身心必不可分,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三句是对心不在焉的具体阐释,而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容易在陷入沉思的同时而做着别的事情,身心不一,故应力求身心合一,事则事,思则思。

  • 《大学》-6的笔记

    愈是在单独时,愈应谨慎,独行对得起自己的影子,独寝时勿胡思乱想而损人利己,应对得起盖在身上的被子。诚于中,形于外,君子必慎其独。

  • 《大学》-5的笔记

    治国以治家为本。分清本末,先从重要的来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切勿舍本逐末。格物是本,诚意正心是末。正心,即明了自己的动机,去除私心,而诚意

  • 《大学》-4的笔记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当念头生起时,应看念头是否有私心

  • 《大学》-3的笔记

    明明德,明了自己的性德。治其国,可利用教育,正确引导民众,但在当今网络时代,价值多元化是必然趋势,而思想大一统需顺应历史潮流退出历史舞台。齐家,家人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互尊敬。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以夫妻为例,各自应以身作则。修身应先正心,而正其心应诚其意,心平常不起作用,要起作用时先是意识出来,即从意识到心到明德。大公与小公,应秉承大公无私的心,在不损害自己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努力实现多赢的利益格局。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以理智来处理事情,不能情绪化。格物,格,即来;物,指善事情,格物,即善的恶的事情来了,致知,即能够辨别善恶,伪善弃恶。朱子“即物穷理”。王阳明之格物之解为革除心中的物欲,从研究物质到研究自己的心理,努力提高自己的悟性。

你感兴趣的课程

5万+浏览/ 568学员/ 4.6评分
免费
3万+浏览/ 490学员/ 4.5评分
免费
1万+浏览/ 234学员/ 3.7评分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