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体概要 加入小组

226个成员 1455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2-07-28

解构主义

发表于 2012-08-01 3443 次查看

解构主义

 
 

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德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大体来说,解构阅读是一种揭露文本结构与其西方形上本质(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间差异的文本分析方法。解构阅读呈现出文本不能只是被解读成单一作者在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应该被解读为在某个文化或世界观中各种冲突的体现。一个被解构的文本会显示出许多同时存在的各种观点,而这些观点通常会彼此冲突。将一个文本的解构阅读与其传统阅读来相比较的话,也会显示出这当中的许多观点是被压抑与忽视的。

解构主义流派反对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认为结构没有中心,结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结构由一系列的差别组成。由于差别在变化,结构也跟随着变化,所以结构是不稳定和开放的。因此解构主义又被称为后结构主义。德里达认为文本没有固定的意义,作品的终极不变的意义是不存在的。

解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去看一个文本中的二元对立(比如说,男性与女性、同性恋与异性恋),并且呈现出这两个对立的面向事实上是流动与不可能完全分离的,而非两个严格划分开来的类别。而其通常结论便是,这些分类实际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着的。

解构主义在学术界与大众刊物中都极具争议性。在学术界中,它被指控为虚无主义、寄生性太重以及太过疯狂。而在大众刊物中,它被当作是学术界已经完全与现实脱离的一个象征。尽管有这些争议的存在,解构主义仍旧是一个当代哲学与文学批评理论里的一股主要力量。


在西方哲学中,很难为解构主义下定义。马丁·海德格尔很可能是第一个用这个字眼的人(与尼采式毁坏作对比),虽然我们在英语世界中认识的“解构主义”是一连串翻译后的元素(由海德格尔至德里达),而且很多人,包括巴尔特、史必域克、保罗迪文、高拿、芭芭拉庄逊、米勒等都曾经涉猎过这个范围。定义的困难

这些作家都抗拒用简单的字句来定义它。德里达被问及解构主义的意思时,他这么说:“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简单而公式化的答案。我的所有文章都是写来避开这种令人恐惧的问题。”(德里达,1985)解构主义的意思涉及许许多多的混淆——究竟是一个思想的学派,一种阅读事物的方法(很多人在尝试公式化的定义它时都选择这种解释),或者,有些人称它为“文本物体”(一个在德里达的话中暗示的意思)——而且在尝试限定它的时候,可以决定听取那一个来源的说法。

很多人写了很多东西去定义解构主义,或解释为何界定解构主义的尝试会失败。很多这样的文本(包括那些被认为是解构主义者的批评家)都晦暗艰涩,而且很难总结出来。另一方面,有一种家庭工业就是向那些希望了解解构主义,或定义解构主义的人与不想看原本的人(无论他们的了解程度)解释这个名词。

阳物中心主义以及对二元对立的批判

解构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对启蒙计划及形而上学的激烈批判,尤其是对柏拉图、卢梭、胡塞尔等哲学家的立派文章,还有其他类型的文章,譬如文学作品。

 

 

文本与解构

解构主义更像一种文本分析法。文本如同洋葱,我们要如同剥洋葱一般,将文本的意义一层一层地剥开,才能得到文本背后的真实(注意,这个真实是可知的)。由于解构主义更接近于一种文本分析方法,因而在近代翻译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解构主义影响翻译理论的结果是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流派的创立。

 

延异有两层意义:一,是向外“扩散”;二,是“延宕”,即语言的意义最终都不可获得。意义只能是一个不断各外扩散的过程。意义的随意性、零乱性、不完整性不断地拆解形而上学的中心和本源,并且拒绝成为新的中心和本源。意义不断地生成、转换,又不断消失,最终消解了意义的本身。中心的消解就意味着取消意义,意义的延异就否定了世界上存在着终极不变的意义。

 

1回复
  • 2楼 kent 2012-08-02

    能否用更简单的概述,把解体这个概念先引入给读者? 我看得有点晕 

发表回复
功能维护升级中,维护完成完后将再次开放,非常抱歉给您学习造成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