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看见有人引胡适“不用典,不用成语”,看烦了,写一段。
开宗明义:成语是好东西,其本身之于语言,是绝大的财富。
作用一,这玩意给了你一个简洁的选项。比方说这两句话:
张佳玮真是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昏乱残忍,荒谬到了极点。
张佳玮真是丧心病狂。
后一句用了成语,句子简洁多了。
作用二,这玩意给了你一个自由组合的选项。须知语言的节奏感,其实就是长短句的变化。比方说这两段话:
楚留香风度潇洒文雅,为人洒脱不拘,张佳玮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昏乱残忍,荒谬到了极点。这两人真是差得好远啊。
楚留香风流倜傥,张佳玮丧心病狂。这两人真是云泥之别。
后一句感觉既简洁又顺口?成语的好处就在于此:他给你一个选项,可以调和文章本身的节奏。
作用三,这玩意本身带有一种符号学的意义,能够更形象生动更有色彩。语言就是符号。想一想:为什么西方人写小说,每逢凉亭、花园、绢册、瓷器这些词一组合,你就觉得是中国背景呢?
同样,还是那句:
张佳玮真是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昏乱残忍,荒谬到了极点。
(这一句还带点客观陈述的味道)
张佳玮真是丧心病狂。
(这一句忽然就有了点戏谑和控诉的感觉,为前一段所无)
如是,成语的好处:
简洁;能够用来调和文本节奏,更现成更形象更有色彩——这些也都适用于典故。所以温庭筠、辛弃疾们写词,经常三四个字的典故,就统摄出了一整套氛围和气象。辛弃疾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八个字,一整段历史,古今同慨,全出来了。
当然,说到使用,最重要的是,成语这玩意是个选项,你得选用合适了。所以成语本身没问题,如果它让人不适,也是选用它的人本身没用对。因为成语本身是意味浓缩,所以得谨慎连用。大量密集的成语会导致阅读和理解障碍,还会破坏文章节奏,但这不是成语本身的问题,是用的人不对。
张佳玮真是丧心病狂,脸皮还特厚,做的坏事数都数不过来。
张佳玮真是丧心病狂,厚颜无耻,罄竹难书。
前一个就更自如一些,长短句适宜;后一句就让人有些腻口了。
所以,成语挺好的,还是得慎用。这玩意跟盐和味精一样,搁对了就好吃,搁多了还齁呢。至于全然不用,就矫枉过正,天天吃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