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学习 加入小组

53个成员 1556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4-03-20

言语理解一锤定音之2014年427四川山西省考三

发表于 2014-06-13 840 次查看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试题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经常出现同一道题不同机构有不同答案,并且各有各的道理,给考生造成很大麻烦。其实言语理解题采用原文查找追溯、相同提问方式试题比较等方式把握命题者意图,完全可以确定正确选项。

  我将陆续梳理国考、联考,以及一些独立考查省份言语模块定错答案、给错解析或争议较大的试题。在这里你将看到最准确的答案、最易懂的解析。

  下面要讲的是2014年427省考的一道片段阅读,之所以讲这道题主要是因为这道题用传统思维很难讲得通。

  2014年427四川山西省考

  网络时代,个别知识分子因公共表达而遭受攻击,一度感到委屈,他们在自我辩护的过程中经常提及其主张的知识依据。在与大众互动的过程中,他们单纯依靠知识权威。殊不知,如互联网这样的公共平台,并非单一的学术交流场域,一种观点所受到的褒贬不仅取决于它与学术权威的距离,大众情感、历史传统等因素同样会产生影响。社会精英如果一味踏空置虚,势必与民众渐行渐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现在知识分子凭知识难以进行自我辩护

  B.社会精英要认同大众情感并遵循历史传统

  C.社会精英应避免因推崇知识与理性而于大众对立

  D.大众情感、历史传统决定着个人观点能否被接纳

  这道题几乎所有人都选B,缘由如下:

  版本一

  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前两句讲个别知识分子在与大众互动中,证明其主张时单纯依据知识权威的现象。第三句表明作者观点,用“不仅……同样”这一递进复句说明一种观点所受褒奖,更多取决于“大众情感、历史传统等因素”,否则会“与民众渐行渐远”,得出本段主旨意在说明知识分子要认同这些更重要、且被其忽略的“大众情感、历史传统等因素”。

  第二步,在主旨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

  B项是对文段意图的同义替换,正确;A项是对例子的概括,排除;C、D两项均不是文段意图选项。故正确答案为B。

  版本二

  “殊不知,如互联网这样的公共平台,并非单一的学术交流场域,一种观点所受到的褒贬不仅取决于它与学术权威的距离,大众情感、历史传统等因素同样会产生影响。”这是文段主题句,文段尾句强化了这个观点。符合的选项应该是B项。

  版本一中的解析认为“不仅……同样”为递进复句,但“不仅……同样”根本就不是复句的关联词,恰恰相反原文表示“知识性、学术性”是观点是否被接受的决定因素,但是“大众情感、历史传统”也起到一些作用,不能完全忽视。没有任何地方表明“大众情感、历史传统”比“知识性、学术性”重要。

  由此可见,版本一为了表明B项所述正确,胡乱编造一些理由做论据,这是典型的“有罪推定”,选择性忽视其他选项的表述正确与否。

  版本一通过“C、D两项均不是文段意图选项”排除C项,我们再来看下C项所述——“社会精英应避免因推崇知识与理性而于大众对立”,“应……”难道不是典型的意图表述方式?

  版本一的逻辑推理混乱可笑,自相矛盾。

  相较版本一,版本二解释的更是简单至极,因为第三句为主题句,B项表述接近主题句,所以选B。根本没看其他选项是否表述的更为正确。

  我们再来好好看看B、C两项的表述。

  B.社会精英要认同大众情感并遵循历史传统

  C.社会精英应避免因推崇知识与理性而于大众对立

  B项表述要点:社会精英——认同——大众情感并遵循历史传统

  C项表述要点:社会精英——避免——推崇知识与理性——于大众对立

  “应避免因推崇知识与理性而于大众对立”的言外之意即为“还要认同大众情感并遵循历史传统”,也就是说C项表述完全包括B项所述。

  最后强调一点“知识与理性”指的是“学术性”。

  C项,不仅完全包含B项所述,还突出了“社会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关系,而文段就是讲“社会精英与大众沟通问题”。

  讲到这里大家都知道C项才是正确选项,而大家之所以不选C,完全是因为C项表述更加灵活,很多人害怕过度引申,这也是言语试题解题误区之一。

  题干出自这篇报道《易延友们的自负和尴尬》,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瞧瞧。

 

发表回复
功能维护升级中,维护完成完后将再次开放,非常抱歉给您学习造成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