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爹爹好妈咪 加入小组

83个成员 1358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1-08-24

中国式接孩子,根源在哪里?

发表于 2012-10-29 2381 次查看

近日“中国式接孩子”成了热门话题,据说有的娃直到17岁还要靠爹妈接送。城市交通复杂,不按规矩行驶的车辆多、担心小孩学坏等等都是家长考虑的原因。

 

按照家长们的思维,就是孩子上了大学也不放心,他们不可能一直就在校园里,足不出户。对此,有舆论分析,“中国式接孩子”,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父母为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因此承担接送任务——平时上学放学要接送,双休日的培训班也要接送。

 

但在笔者看来,“中国式接孩子”,主要在于当前的家庭教育,缺乏公民教育意识,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是未成年的社会公民,作为监护人,目的的把孩子培养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由于没有这种意识,因此,不少父母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决定孩子的一切;同时,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却不关心孩子独立意识、责任心的培养。

 

在日本,高考升学竞争的激励程度不亚于我国高考,应试教育的情况也很严重——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现在都上六天课,可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的态度却不同。比如书包,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书包沉重的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对于学生书包沉重,当然应该“减负”,而在书包没有减轻之前,该怎样面对书包的问题,就考验着家长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家长们的态度是:帮孩子背书包,还一边抱怨现在书包太沉重。无论在地铁,还是公交上,都可以看到爷爷奶奶背着书包,小孩空手的情况。这种做法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没有责任心,认为读书是为父母、长辈读的;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碰到一点重活就不愿意做。近年来每到大学新生报到,都可看到家人们大包小包扛行李,大学新生却像“公子”、“公主”一样的情况,以至于清华今年新生报到时划出警戒区,禁止家长入内。

 

而在日本却很少有这种情况,父母不会帮孩子背书包,在孩子很吃力时,只是给孩子“加油”。这就是在对孩子进行责任心和吃苦精神的培养。另外,在日本的教育中,很重视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这样的培养,对于孩子人格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多年前,一篇《中日青少年夏令营的较量》曾引起国人高度关注,这篇文章的内容曾引起国人深思——“中方组织者不无担心地对日本领队说,孩子万一迷了路怎么办?到点回不来误了火车怎么办?日本人却很轻松:不用担心他们。回不来也是一种锻炼。可以看到,日本人让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锻炼的是生存的能力。日本孩子的应变能力很强,当然与他们平时所受的教育有关。”来到“交通状况不佳”的中国,不通语言的日本人,不担心孩子出事,让他们接受锻炼,这和生活在中国,却一直被父母接送,整日生活在父母、老师眼皮之下,从来不离开老师、家长视线的中国学生是多大差别。可具体到现实,却丝毫没有改变。

 

目前的社会舆论,均把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的成长问题,归为应试教育。这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因素,但客观而言,应试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最大影响是缺乏个性。“中国式接送孩子”,根本问题不在于应试教育,而在于没有做人的教育,在知识教育之外,公民教育、生活教育等影响孩子人格、身心成长的教育,严重缺失。这导致教育缺乏人性,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独立性、自信心、责任心、关爱心,都经不起考验。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等到他们上了大学,独立性、自信心、责任心会慢慢培养起来的,这是对这些意识和能力的误解,独立性、责任心离开了从小的教育、引导,想在成年之后,一夜之间养成,是做不到的——现在不少大学就在补学生这方面的课,但其实是补不了的。令人忧虑的是,“中国式接送”甚至蔓延到大学,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无法在大学独立生活,或染上网瘾,于是辞职在大学外租房陪读,早上把孩子送进校门,再在孩子下课时去校门接,这样缺乏独立性、自主性,没有基本生存能力的学生,就是拿到大学文凭,又有何用呢?

3回复
  • 2楼 灵圣 2012-10-29

    说的太好了。跟我想的差不多,家庭教育才是主导,学校只是教授常识的地方,心理方面的还是要通过家长的引导

  • 3楼 kent 2012-10-29
    @灵圣:说的太好了。跟我想的差不多,家庭教育才是主导,学校只是教授常识的地方,心理方面的还是要通过家长的引导

    完全同意,其实现在大家都太懒政了。

  • 4楼 霜刀 2013-04-16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很重要,让未成年人做好成为公民的准备。

发表回复
功能维护升级中,维护完成完后将再次开放,非常抱歉给您学习造成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