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时事 加入小组

171个成员 3069个话题 创建时间:2012-09-07

科技是一种病!得治!

发表于 2013-11-05 2704 次查看

尽管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的够快了,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技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潮技术取代陈旧技术逐渐进化的过程中,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当新技术已经解决掉旧技术存在的问题的时候,这些科技后遗症仍然让人们无法自拔于过去的使用习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较难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改善。到底有哪些使用习惯是科技后遗症表现?这些后遗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问题?让我们从最熟悉的后遗症来探讨一下。

那些历历在目的科技后遗症

倍加呵护的手机电池

当年大哥大时代的镍镉电池有个特点,电池需耗完后再充满电,不然电池寿命会缩短很多。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就像祖训一样被传下来,以及为了让手机电池发挥的更好,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每次必须耗完电量才充电。以至于在手机已经换成聚合物锂电池的今天,不少人还遵循着“祖训”。甚至使用各种毫无作用的电池管理软件,唯一带来的可能就只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了。

不贴膜不忍心用的手机

在iPhone 带领我们进入全屏手机时代之后,也带动了一个行业的蓬勃发展:手机贴膜。如果说前几年的手机,日常使用的前提下,屏幕玻璃的工艺有限,经过无数人的验证:不贴膜会导致屏幕产生划痕。于是贴膜就像被深深的植入在我们的脑袋中一样,周围的朋友也会告诉你手机要贴膜,甚至还给出建议贴哪种膜,高透还是磨砂?于是在买来新手机之后,往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它带上套贴上膜。潜意识中我们已经养成了贴膜的习惯,即便到了今天,康宁公司生产的用于手机屏幕的玻璃已经足够应付我们日常使用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缺乏安全感,不贴膜就不忍心用。即便要忍受着贴膜带来的透光率下降、手感下降的问题,也不放心直接把手机裸奔使用。

耗电的蓝牙不敢开

蓝牙——这个在成为手机的标配功能之后,也没有多大的使用率。大部分场景下,蓝牙只有两个手机互相传送歌曲、照片等情况下才会打开。在蓝牙 4.0之前,打开蓝牙是会给手机带来一定的功耗的。由于使用频率低和增加功耗这两个原因,蓝牙便在人们心中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它很耗电,没什么用的时候尽量不要打开。而现在火热的可穿戴设备不少都是通过蓝牙来与手机进行数据交换,像Pebble Watch 的需求就是保持手机蓝牙常开,实时传送数据。 对于这种需求,尽管蓝牙 4.0 的低功耗技术已经能够在蓝牙常开的情况下,做到一颗纽扣电池就能保证一年甚至数年使用的程度,对于手机来说是可以忽略的功耗,但还是有不少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蓝牙常开,这都要归功于蓝牙 4.0 之前耗电的名声。

内存要随手清空

Android 手机吃内存一直被吐槽,RAM 从 256M 到现在的 2G,内存增大了8倍,但一键清空内存的使用习惯一直是Android 手机用户被逼着养成的强迫症。Android 上应用后台的管理最大的问题不是占内存,而是应用的开机自启和后台自启(其实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清空内存之后,不少应用在后台又默默的启动。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能限制相关应用开机自启和后台自启,一键杀应用的必要性就能降低很多。如果是Android 用户转到iPhone 的阵营,不了解iPhone 的内存机制的情况下,多数会不定时的打开最近任务列表,一个一个的点击左上角的关闭符号。即便是iOS 7 和 Android 4.X 卡片式的多任务简化了操作,但只要有一键加速的功能,这些卡片都将沦为摆设。

稍微耗流量的软件就用不起

在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不成熟的时候,kb都属于计量大单位的梯队。当年手机上的浏览器哪个压缩的效果好,省流量便是王道。如果是在手机上听歌,也是用电脑下载好,拷贝到内存卡中,更不用说是在手机上看视频。我们都有超流量补话费的经历,以至于只要是稍微耗流量比较多的应用在一开始都不受待见。在微信刚刚开始做的时候,用户主要的需求之一也是省流量。流量是运营商的G点,但却是用户和开发者共同的痛点。从未养成记账的习惯,但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恪守着统计流量的传统。我们小心翼翼的使用流量,在智能手机的成熟和互联网的多媒体丰富的今天,仍然不能放开约束,大手大脚的享受。WiFi 能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还催生出了离线缓存的需求。对比一下Flipboard 国际版和中国版的差别,有一点就是中国版有内置离线阅读的功能。除了Flipboard,像地图、Podcast、在线音乐等应用,离线缓存这种解决方式只是一种暂存的临时方案,它是不符合现代生活保持实时在线,获取最新内容的需求的,在未来是注定要被抛弃的。时刻惦记着流量成为我们的后遗症,它将在运营商给出无限流量套餐之前一直折磨着我们。不得不吐槽一下某家即将上4G网络的运营商,网速快了但流量的提高只能用可怜来形容。

是病,就得治

手机上的锂离子电池发展到今天,其脆弱程度远没有认为的那样低。如果你爱怎么用就怎么用也不是不可以的,锂电池是几乎没有“记忆效应”的。如今的手机电池里均具有控制电流、电压的IC芯片,在充满时会切断电源,甚至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都不会给手机带来什么危害。且以现在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的使用时长达到两年以上就是不错的成绩了,电池撑到换新机的那一刻是可以的。

那手机真的可以不贴膜么?如今的中高端手机屏幕不少采用的都是康宁公司生产的大猩猩玻璃,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大猩猩玻璃也已经到了第三代。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大大提高了玻璃的硬度、耐划度和韧度,已经能够应付我们日常的使用强度,甚至于每年都会有不少新机评测视频是专门拿刀划手机屏幕以证明这样都不能产生划痕。当然因为玻璃的特性,钢铁类尖锐物体对其伤害远没有砂石大。如果你不是生活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手机经常与砂石打交道,就请尽情的享受屏幕裸奔的好处(小编现在使用的手机是裸奔的,不带套不上膜,不服来辩)。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当年在给我的iPod Touch 4撕下磨砂膜的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许多。我想康宁玻璃的研发团队会想:我们到底要造出什么样的玻璃,你才能不贴膜啊。辛苦干活这么多年,竟然还是干不过贴膜的地摊!(此处省略不文明用语若干)

蓝牙的功耗现在已经不是问题,蓝牙 4.0 显著的特点就是超低功耗。同时除了蓝牙之外的其他传感器,比如 GPS、加速感应器、陀螺仪等等,在iPhone 5s 的M7协处理器和 Android 上的Sensor Hub 出来之后,能够不通过CPU而独立管理这些传感器,大幅度的降低功耗。所以,同时配备蓝牙 4.0 的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大可一直打开蓝牙,保持实时的数据传送。iPhone 5s 和拥有 Sensor Hub 的手机也完全可以保持GPS打开状态,忘记电量不足的尴尬。

一键加速是 Android 用户独家的被逼出来的强迫症。要告诫众多开发者让他们放弃在后台自启动是不太现实的。可行的方法就是有效管理自启动应用,目前在这上面做的比较好的是MIUI,在系统层上提供了解决方案。否则一味的清内存均是徒劳无功。如果你没有MIUI,只是众多Android 用户中的一员,不妨试着用一些安全管理软件限制其他应用后台自启的方法,来治疗清内存的强迫症。好在iPhone 系统底层没有开放权限,才不会有什么一键清理的应用存在。用 iPhone 的同学可以安心了。

大多数人不能紧跟技术的发展,熟知新技术的优势,依然会靠传下来的“祖训”来使用这些设备。这里只是列出了几种后遗症,科技留下的后遗症远不止这些,比如使用 Windows 系统的一些用户会不定时的在桌面右键刷新,从Windows 系统的笔电转到 MacBook 依然保留关机的习惯,文档编辑的时候有了自动保存还是会不定时的按 CtrL+S 等等。当时的软件、硬件、网络环境限制了用户的使用情景拓展,当新科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驱除旧技术带来的不良习惯,那些后遗症都会慢慢消失。正如同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当年人们用32kbps的猫来连接网络,那时弥足珍贵的使用网络的心态已经不复存在。根除科技后遗症的动力还是要靠新技术的发展。

结语

那么科技后遗症会带来哪些问题?对用户来讲,科技后遗症会在我们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之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放下旧有的使用习惯。在使用新技术的时候,不能全身心的投入。会蹑手蹑脚的使用新产品,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心思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对产品开发人员来讲,用户旧有的习惯会成为技术前进的阻力,新的技术得不到其充分的利用,甚至会催生出一些短期的需求。现有的条件制约,使得开发团队不得不去花费时间、金钱去满足一些在未来几年后可能就不存在的需求,比如关闭手机应用、离线缓存。如果没有这些临时增加的需求,也许开发人员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值得投入的地方,技术也可能因此发展的更快。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戒掉一个习惯也要花上一段时间。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科技带来的后遗症,主动去接受新的技术,刻意去适应新技术放弃旧习惯,才能更快的促进科技的进步。尽管科技带来的后遗症是一直在变的,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科技的局限性,未来科技发展解决了我们的后遗症,还是会有其他后遗症影响着那一代人,但能加速科技前进的步伐,去主动推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坦白来讲,说了这么多科技后遗症的东西,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该存在的技术问题还是会存在,该造成的后遗症还是会造成。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旧技术带来的后遗症,去尝试加快接受新的技术带来的便利,努力去为新技术布道,才会有意义。

来源:极客公园

发表回复
功能维护升级中,维护完成完后将再次开放,非常抱歉给您学习造成的不便。